首页

丝袜女王圣水

时间:2025-05-29 23:35:14 作者:广西南宁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扶持残疾人就业创业 浏览量:84696

  中新网南宁5月29日电 (杨志雄)广西南宁市官方29日介绍,为提升残疾人就业创业能力,实现其自身价值与经济独立,南宁市财政将继续强化对残疾人就业创业的扶持力度。目前,全市已就业残疾人4.47万人,就业人数排广西第一。

  南宁市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建设新闻发布会当日举行。南宁市残疾人联合会党组书记、理事长杨修凯介绍,近年来,南宁市着力完善政策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全面提升残疾人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推动全市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

图为新闻发布会现场。杨志雄 摄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杨修凯称,南宁市始终坚持就业优先原则,不断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2024年,该市共有3886家用人单位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10366人次;探索建设“就业帮扶车间”18家,安置残疾人就业608人次。“十四五”以来,南宁市共开发就业岗位4872个,为8322名残疾人开展技能培训。

  据介绍,南宁将支持为残疾人提供多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帮助有就业创业意愿的残疾人掌握实用就业技能;开发公益性岗位,为包括残疾人在内的就业困难人员提供就业机会,2025年全市计划发放公益性岗位补贴9500万元人民币;支持实施“阳光家园”“美丽工坊”等残疾人就业促进项目,带动辐射更多残疾人就业创业。

  目前,南宁市持证残疾人有19.6万人,全市各级残联组织扎实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康复、就业、教育、文化体育、权益保障等工作,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残疾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

  在残疾人康复服务方面,南宁市深入实施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为10万人次残疾人提供免费基本康复服务,为2.1万人次残疾人提供免费基本辅具适配服务,为2.79万人次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提供托养服务。

  南宁全面实施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服务残疾儿童2.1万人次,实现应救尽救;深入开展残疾人自助互助康复服务试点工作,为980名残疾人提供自助互助康复服务;积极开展全国孤独症儿童关爱促进行动先行先试,探索建设南宁特色孤独症儿童关爱服务机制。

  南宁市坚持以文化铸魂、思想聚力、服务暖心、体育强身为重点,构建全方位支持体系,促进残疾人身心健康和社会融合。全市有178支助残志愿服务队伍、注册志愿者19375人,每年开展志愿助残活动300余场,服务残疾人超过1万人次。(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香港纪律部队及青少年团体举行大汇演 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

企业火热复工,“打工人”求职踊跃。2月19日,2024年东莞市春风行动暨“南粤春暖”行动系列招聘会在民盈国贸城白兰花广场举办,60多家企业摆摊设点、招贤纳才,提供涵盖普工到工程师的岗位共计4300多个。

日媒:小林制药6.9吨红曲原料流向不明

“展望未来,中国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将释放巨大的发展动能,为深化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提供广阔空间,也将为各国企业在华创新、创业提供重要机遇。”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金壮龙的一席话道出其中的逻辑关系。

因“个人原因”辞职未满1个月的他,主动投案了

关于公平与效率,我理解,在公平交易、合理定价、充分竞争的条件下高效配置资源,促进高质量发展,这样资本市场才有持久的生命力。但是,由于市场参与各方在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都有很多差异,监管者要特别关注公平问题,把公开公平公正作为最重要的原则。在我们这样一个中小投资者占绝大多数的市场,更是如此。所以,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是证监会最重要的中心任务,可以说没有之一,这也是资本市场监管工作政治性、人民性的直接体现。

天官赐福

本次马拉松由湖南省体育局、娄底市人民政府主办,共设马拉松(42.195km)、半程马拉松(21.0975km)、欢乐跑(约5km)三个项目。全马赛道起点位于娄底体育中心南广场,线路途经当地主要文体活动场所、工业基地、高职院校、地标建筑、景观公园等地,贯穿“材料谷”多家现代化厂区。

【地评线】天府评论:向“新”而行,构建智能工厂梯度培育体系

三是坚持守正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立足新发展阶段,提出和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进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深刻变革,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重大进展。坚持守正创新,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个立国之本不动摇,坚持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不偏离,坚持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总目标不放松,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不迷失。一方面,要坚持目标导向,保持道不变、志不改的强大定力,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在新的起点上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另一方面,要突出问题导向,始终保持改革的锐气,该改的、能改的坚决改、改到位,不绕道、不退缩、不回避,决不能有畏难情绪,决不能对难度大、得罪人的改革绕道走、轻描淡写、消极应付。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